当前位置:首页 > 炁体源流 > 正文内容

张至顺:气质品第九(炁体源流)

张至顺4年前 (2022-03-07)炁体源流5152

气质品第九(张至顺炁体源流)

所以不能者,爲心未澄、慾未遣也。

钟离祖诗曰

炼性先须炼老彭,一轮娥月西南横。

阴符进退丹益熟,阳火盈亏月渐明。

拆坎填离返本位,擒乌捉兔复初城。

从今不上阎王套,我做神仙赴玉京。


张至顺:气质品第九(炁体源流)


所以不能者,是不能扫三心,飞四相也。爲心未澄者,是人心未死也。慾未遣也者,是七情六慾常未去也。盖人生天地之间,不能成仙成佛,成圣成贤者何也?皆因不能去喜、去怒、去哀、去乐者明矣。若果能去喜情化爲元性,去怒情化爲元情,去乐情化爲元神,去哀情化爲元精,去慾情化爲元气。五慾化爲五元,有何仙不可成,而何佛不可证也?

儒曰:戒慎乎其所不覩,恐惧乎其所不闻。

释曰: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

道曰: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如照三教圣经行持,又有何私不可去,而何慾不可遣也?

夫三教圣人,总是教人去其私慾者,何也?私慾乃属阴也。三教圣人,总是教人存其天理者,何也?天理乃属阳也,顺其阴者爲鬼也,纯其阳者爲仙也。

丹经云:朝进阳火,暮退阴符。不知世之善男信女,可知进阳退阴之功否?倘若不知,速将世间假事一笔鈎消,积德感天,明师相遇,指示性与天道,进阳退阴之理,口传心授,不劳而得焉。噫!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岂易闻乎哉?

吾将天道,略指大概而言之。每逢朔日,天上日月并行,至初三日巳时进一阳,名地雷复;至初五日亥时进二阳,名地泽临;至初八日巳时进三阳,名地天泰;爲铅八两。至初十日亥时进四阳,名雷天大壮;至十三日巳时进五阳,名泽天夬;至十五日亥时进六阳,名乾爲天。易曰:君子终日乾乾。纯阳之体也。

若不用火煅炼,过此又必生阴矣。至十八日巳时进一阴,名天风姤;至二十日亥时进二阴,名天山遯;至二十三日巳时进三阴,名天地否,爲汞半斤。至二十五日亥时进四阴,名风地观;至二十八日巳时进五阴,名山地剥;至三十日亥时进六阴,名坤爲地。六爻纯阴也,而天上则无月。无月则无命矣【米晶子注:天无月,人无命,可思议。月含万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张至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hangzhishun.com/post/27.html

分享给朋友:

“张至顺:气质品第九(炁体源流)” 的相关文章

张至顺注解:太清元道真经《元道上篇》

张至顺注解:太清元道真经《元道上篇》

太清元道真经序元道者,玄元之上道,黄老之心秘也。元和中,孟谪仙降世,其胎亲皆积至诚醇厚, 谪仙又至慈敦孝,先感东山陶大通君,先示死生之变,因命执本根焉。本根即元道也。次感南统樊大君,戊戌岁降之,口授此经。故皆大纪枢要,直指长生久视之道,盖黄庭云至道不烦矣。太清元道真经注解释题曰:元者,本也,始也...

张至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传节录)

张至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传节录)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传节录)老子传节录老子者,楚之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生于周定王三年,生而皓首,故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亦云柱下史,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蔂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

张至顺:太极品第三(炁体源流)

张至顺:太极品第三(炁体源流)

太极品第三(张至顺炁体源流)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上道古佛诗女女男男浊浊清,还从本末觅真情。有爲曰动无爲静,得本延年失本倾。急早回头修至善,趁时气在学长生。任君积下千金产,一旦无常空手行。男清女浊者。男禀乾道以成体,故曰清也。女禀坤道以成形,故曰浊也。男属太阳,而阳中有阴,离中虚也...

张至顺:六贼品第七(炁体源流)

张至顺:六贼品第七(炁体源流)

六贼品第七(张至顺炁体源流)人心好静,而慾牵之。无心道人诗曰眼不观色鼻不香,正心诚意守性王。三境虚空无一物,不生不灭寿延长。尹真人诗曰灵光终日照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纔动被云遮。人心者,常人之心也。好静者,不爱妄动也。慾者,七情六慾也。牵之者,牵引外驰也。夫人心本不好静,因有元神...

张至顺:虚无品第十(炁体源流)

张至顺:虚无品第十(炁体源流)

虚无品第十(张至顺炁体源流)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紫清真人诗曰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杳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翠虚子诗曰无心无物亦无身,得会生前旧主人。但是此中留一物,灵台聚下纤砂尘。能遣之者,是将一切杂念,遣逐他方...

张至顺:真常品第十二(炁体源流)

张至顺:真常品第十二(炁体源流)

真常品第十二(张至顺炁体源流)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文昌帝君诗曰乾坤日月皆无心,赤炁扬辉处处灵。惟有玄根同太极,自然焕发合天经。流行万古兼千古,合撰清宁永太宁。清净洞阳敷妙德,真机运动不留停。真常应物者。无念纷扰谓之真,五德五元谓之常,感而遂通谓之应,图片yao(发药音)苗发生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