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炁体源流 > 正文内容

张至顺:太上大通经注(炁体源流)

张至顺4年前 (2022-03-07)炁体源流24887

太上大通经注(张至顺炁体源流)

太上大通经

太上谓无上可上,大通谓无所不通,经谓登真之径路,衆所通行之道也。首章云无行无体,谓真空妙理最上一乘之妙也,即太上之义。次章云如空无相,谓四通八达无所窒碍,即大通之义也。下章云无相无爲,广无边际,谓大道至广至大,至妙无穷,日用之间,头头显露,此所以爲经也。

真空章

先天而生,显诸仁。生而无形,藏诸用。后天而存,所存者神。存而无体,神无方易无体。然而无体,阴阳不测。未尝存也。运化不息。故曰不可思议。妙用无穷。

上真空一章。原道之始也。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即先天而生,生而无形之义也。《中庸》曰: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体物而不可违,即后天而存,存而无体之义也。然而无体,故运化生成而无穷也,非穷理尽性者,其孰能与于此,故授之以玄理章。

玄理章

静爲之性,寂然不动。心在其中矣。感而遂通。动爲之心,见物便见心。性在其中矣。无物心不见。心生性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性现,心灭种种法灭。如空无相,大象无形。湛然圆满。通上彻下。

上玄理章。原性之元也。《中庸》曰: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静爲之性之义。又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动爲之心之义。性本静,非心则不见。心本静,非动即不见。因物见心,潜心见性。性寂知天,是谓通也。苟或心随物转,性所以忘也。故曰心生性灭。设若潜心入寂,性所以现也。故曰心灭性现。盖性如虚空,动与不动,常寂;见与不见,常明。一切物来相挠,如片云点虚空相似,太清还受点也。无既不受点,则湛然圆满。我之性天亦复如是。

玄妙章

大道无相,故内其摄于有。养其无象,象故常存。真性无爲,故外不生其心。无所用心,心故常存。如如自然,广无边际。无爲则无不通。对境忘境,不沉于六贼之魔。我不逐境,境无干我。居尘出尘,不落万缘之化。我不立尘,尘不染我。致静不动,大定。致和不迁,大慧。慧照十方,大明。虚变无爲。大通。

上玄妙章。明道之理也,故次之以玄理章,《洞古经》云: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即大道无相之义。孟子曰:无爲其无所不爲。即真性无爲之义。内无相则如如自然,外无爲则广大悉备。祖师谓丹田有宝休问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即此义也。对境忘境,何魔之有?居尘出尘,何缘之有?缘息则性静,魔息则心和。致静则不动,致和则不迁。二理兼持,则圆明普照,神变无方也。

颂曰:有法悟无法,心随法生,法随心灭。无脩解有脩。性本无脩,脩即非性。包含万象体,心空性寂,无所不容。不挂一丝头。纔染一尘,即成渗漏。

上颂。言其体用也。体之则无,用之则有。所以自有法顿悟无法。因无脩勘破有脩。至于有无不立,心法双忘,体同太虚,包罗无外,大道之理,至是而尽矣。

太上大通经注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张至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hangzhishun.com/post/47.html

分享给朋友:

“张至顺:太上大通经注(炁体源流)” 的相关文章

张至顺注解:太清元道真经《元道中篇》

张至顺注解:太清元道真经《元道中篇》

太清元道真经张至顺注解《元道中篇》元道中篇人者,万物之中至灵,与天地俱生于虚无之始,元炁结而成形。形既将立,则十天神降在人身中,化为神矣。老子曰:积精聚炁,父母和合,阴阳交媾,始一月为胚;二月为胞;三月为胎,形兆分也,三魂降焉;四月四神术,四神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五月五藏安镇也;六月六律名六根也...

张至顺:气质品第九(炁体源流)

张至顺:气质品第九(炁体源流)

气质品第九(张至顺炁体源流)所以不能者,爲心未澄、慾未遣也。钟离祖诗曰炼性先须炼老彭,一轮娥月西南横。阴符进退丹益熟,阳火盈亏月渐明。拆坎填离返本位,擒乌捉兔复初城。从今不上阎王套,我做神仙赴玉京。所以不能者,是不能扫三心,飞四相也。爲心未澄者,是人心未死也。慾未遣也者,是七情六慾常未去也。盖人生天...

张至顺:虚无品第十(炁体源流)

张至顺:虚无品第十(炁体源流)

虚无品第十(张至顺炁体源流)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紫清真人诗曰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杳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翠虚子诗曰无心无物亦无身,得会生前旧主人。但是此中留一物,灵台聚下纤砂尘。能遣之者,是将一切杂念,遣逐他方...

张至顺:真道品第十三(炁体源流)

张至顺:真道品第十三(炁体源流)

真道品第十三(张至顺炁体源流)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元始天尊诗曰清静妙经本自然,得明真道悟先天。金丹一服身通圣,随作逍遥阆苑仙。灵宝天尊诗曰清静真言却不多,内中玄妙少人摩。此身有盏长生酒,请问凡夫喝过么?如此清静,渐入真道者。此承上章而言,如此清静无爲,可返先天。既返先天,渐次以入真道。真道者,非三千...

张至顺:妙有品第十四(炁体源流)

张至顺:妙有品第十四(炁体源流)

妙有品第十四(张至顺炁体源流)虽名得道,实无所得。道心子诗曰奉劝世人希圣贤,荣华富贵亦徒然。身中自有长生酒,体内不无养命钱。色即是空空即色,仙爲祖性性爲仙。乾坤听得吾师劝,急早回头上法船。虽是虽然;名是名目;得爲得传;道爲大道;实者真也;无者虚也。虽名得道者,乃承上文而言,渐入真道也。得受明师真传正...

张至顺:至道品第十五(炁体源流)

张至顺:至道品第十五(炁体源流)

至道品第十五(张至顺炁体源流)爲化衆生,名爲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斗母元君诗曰识得生身性自归,无不爲兮无不爲。万殊一本退藏密,生圣生凡在此推。观音古佛诗曰可传圣道领慈航,普渡羣迷炼性光。能悟先天清静道,金仙不老寿延长。爲化衆生者,爲者专意也;化者普度也;衆者一概也;生者男女也,劝化九六众生而回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