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顺:逢缘入道,出世广生。
张至顺道长,道号米晶子,乃是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人,是当今教界一位非常有威望的高道,张道长因修道多年,道养精深,素来为教界内外所敬仰。
道缘所至,当面拜谒道长,首先关心的是老道长是如何入道的。谈及这个话题,老道长一脸的平静:“有些人出家是因为看不透,我入道,却是因为我看透了。”听到他这句话,我有点懵懂,只听见老道长接着说:“这全是顺其自然之事!”
原来,道长本是河南人,小时候,他的家里不但不穷,反倒是颇有些富足和兴旺。没曾想,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一年之后,家族迅速败落了。老道长语调平缓,无论是讲述兴旺还是讲败落,总是面露微笑,这真是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老道长接着说道:“家道败落了,为了谋生,我们家只好去四处逃荒乞讨。我那时候也就六七岁,我记得当时有个老婆婆说我父母是好人,一定有好报,苦日子一定不会太长。”
“可是,我却觉得那段日子是那么漫长,整日里吃不饱,穿不暖,我不明白,我家出现这种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后来想想,这可能就是古人讲的‘世事难料’吧。我尽管当时年龄很小,可是,却对此有了较深的体会。” 道长在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没有任何尴尬和遮掩,谈起以往的事情,他不但记忆清晰,而且谈吐清楚,不像其他高龄老人在谈及往事时,总是说“你让我好好想想”,想来,定是几十年修道的结果,念及此处,我肃然起敬。
“那个时候,村子里请人在唱大戏,有一曲目叫做《湘子传》,讲的是韩湘子出家成道的事情,看了后,我就想,韩湘子悟透的不正是我脑袋里面的困惑吗?同时,我也想,既然韩湘子可以在七岁出家,为什么我不能在七岁的时候也出家求神仙呢?于是便有了出家的念头。”
“不过,摆在我眼前的实际情况是,我首先要活下来,因此,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得跟随父母四处乞讨来弄口饭吃。可是你也知道,有句话说:‘当奴隶的饭不好吃,不当奴隶又没饭吃,’我就在琢磨;有没有中间一条路走,那时候,我就又想到出家了。看来,我的出家,根本不是别人的想不开,而恰恰是我想得开——唯有如此,才能过上真正的人的生活。不过,我现在想,那时候,我家出现的种种变故,恐怕也是一种引我入道的因缘。”
“在乞讨的过程中,常常听人讲‘终南山’常出神仙,是个修道的好地方,自己便私下琢磨,暗想“终南山”中有个南字,应该在南方,于是有几次,我就偷偷摸摸向东南方向跑过几次,可是最终也没有找到终南山,结果常常是被人给送回来。如此这般,我渐渐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结果也没有出家成。”说到这些,老道长想是好笑于自己幼时的表现,脸上的表情有了明显的笑意。
讲了这么半天,老道长才停顿下来,喝了口水润润嗓子,趁这个间隙,我总结了一下,觉得这个老道长相当不简单,他不但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而且话语流利有力,根本不像一个即将过百的老人,难怪人家都说他已经得道了。
“十七岁那年的农历十月,或许是精诚所至,幸逢道缘垂身,我在华山遇到了我师傅,而后便跟着他到了华山西边的少华山碧云庵居住修行,第二年正月十五,我正式出家,师傅赐我道名张至顺,道号米晶子。”
“师傅告诉我说,他是全真龙门派二十代传人,名讳叫刘明苍,他的师傅,也就是我师爷,名讳是王圆吉,是龙门派十九代传人,要我牢牢记住。我现在修行练习的‘八部金刚’和“长寿功”功法,就是我门中祖师爷传给我师爷、师傅,后来又传给我的。”
“我师傅不但把道法传给了我,还教给了我一句话:你是一个修道者,不但要自己潜心修道,更要弘道广生,济人救世。后来我在山林间隐居修行几十年之中,这句话一直盘旋在我的耳边和心中,它指引我去深深参透师父的教诲,此后,我出山四处修道、访道、弘道。并在道祖爷的指引下,来到了玉蟾宫,希望在这里,一来可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也可使老百姓真正从中受益。”
听到这里,我回忆起道长嘴边常常提到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中国人,道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那里边的好东西,我不能一个人自私地受用,得把它弘扬出去,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都了解,都受益!”张道长这份浓浓爱国热忱和深厚的同胞情谊,着实让人感动,让令人肃然起敬!
诚心于道、千辛无悔者,张至顺道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