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顺:论道谈趣,至性真情。
老道长精通道教原典,尤其是对于全真道经籍,更是轻车熟路,随手拈来,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本分修道者的真功。当我们探究某个问题,需要引用道经来说明时,道长常常是开口即出,没有丝毫差错。记得我们在讨论《道德经》中对道的论述时,道长竟然出口把经中直接提到的有关“道”的语句一一全部背诵了出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如此不一而足。不仅如此,道长对于其他道经,诸如《南华真经》、《悟真篇》等道教典籍中的字句,出口即诵,令人我等研习者敬佩之余常常脸红。
正是基于对原典的精熟,道长对玄道的领悟和阐解更是远超一般修道者,常常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扣动人之内心深处的心弦,难怪好多人都争着前来聆听教诲。记得在讨论《道德经》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时,关于这句话的句读问题,老道长提出了一个令我们感觉非常新颖的思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尽管以前也曾经有人提出这种点读法,但是对于其中的内涵,却几乎没有人揭示出来,老道长在上述句读的基础上,给我们解释了包括“道可、道非、常道”在内的道的几重内涵,让我们感受了修道者对道的领悟。道长之所以百岁高龄还能记忆超常,见解独到,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其每日里修身养性,还在于坚持日日读经诵经,数十年如一日,这点令我辈既钦佩又惭愧。后来,我常常反思,觉得我们这些年轻的学者,不但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研究问题,更应该亲身体会真正修道者的感受,否则,我们的研究会变成无源之水,难有大成绩。
道长不仅熟读道典,推陈出新,而且将所学所悟内化于日常的修行之中,真正做到了“转识成智、化智成德”。鉴于当前道教界内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道长曾经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希图匡正弊端,重兴大道,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宫观的科学管理、提高道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密切学术界和教界的合作与联系等等。在这些措施的字里行间,我们分明看到了一颗爱教、兴教的赤诚之心。
道长认为,当今道教之所以还未兴盛,关键环节是一些普通教众的文化素质不高,为此,在海南道教协会会长陆文荣道长和玉蟾宫住持张道长的大力促成下,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在玉蟾宫中设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定期请专家学者和高道大德前来讲座,其重心在于加强教界和学界的沟通联系,提升教众的文化素质,相信,学界和教界的诸般合作和努力一定会为道教的发展带来新的气象和局面。
道长对于当前的文化现状非常关注,他常常说,道教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宗教,里面有相当有价值的精华和智慧值得今人好好学习、借鉴,可惜的是,有些人只顾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这些宝贝,这是令人痛心的。为此,他不仅大声疾呼要珍惜传统文化,而且身体力行,时常到全国各地去办讲座,不辞辛苦向民众讲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道教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以此推动世人重视、进而弘扬传统文化。
讲了这么多,不要以为道长只是一个“书呆子”似的修道者,整日里不苟言笑,板着冷面孔,倘若你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道长虽是修道者,从不乱开玩笑,但这并非意味着他是一个呆板的修道者,道长有时候常常给他的弟子讲些以往修道者的奇闻轶事,这些奇闻轶事不但有趣,而且内摄真道,让人于谈笑之间领悟大道玄旨。
有一次,事有凑巧,我就听到道长讲了几个有关清代高道王常月的趣事。道长说王常月修行非常厉害,道行也高,有一天,王常月见到了斗姆元君,斗姆便问他有什么愿望,由于第一次见到神仙,王常月非常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慌张地连连摸自己的胡须,一直支支吾吾,急得说不出话来,斗姆一见,还以为他比较在意自己的胡子,于是就说:“你是嫌自己的胡子太短了?这好办,以后就让它长长便是。”后来,王常月的胡子长得老长,足可以围绕他的脖子转几圈。
后来还有一次,王常月又见到了斗姆元君,这次斗姆元君依旧问王常月有什么愿望,王常月又和以前一样,一着急,再也讲不出话了,便一边暗恨自己,一边着急地直跺脚,斗姆一见,明白了:“你是嫌自己的脚小啊,这好说,让它长大就是。”此后,王常月的脚长得非常大,足有三揸长(成年人一揸约有20多厘米),好一双大脚!
据说,第三次,王常月又碰见斗姆了,他心想,这次可不能再错过机会了,于是一边比划一边讲出了自己的愿望,斗姆元君一听:“哦,你想有个修道弘道的道场啊,这好办,你就去白云观吧。”当时的白云观比较凋零,王常月去了之后,那里的道场后来就兴旺起来了。
讲述完这些,在众弟子的笑声中,他意味深长对以许理慧道兄(道长高徒,道号文极子)为首的弟子们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你们看,只有真心修道,才会有神仙来指引、保佑我们。”
道教讲,修道者要斩断情欲,但这并不是要人变得形如枯木,而是要人做到真性真情,老道长以其自身之种种情性,向我们诠释了一个真正修道者的典范。
至性真情、道生为一者,张道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