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至顺注解:太清元道真经《元道上篇》
太清元道真经序
元道者,玄元之上道,黄老之心秘也。元和中,孟谪仙降世,其胎亲皆积至诚醇厚, 谪仙又至慈敦孝,先感东山陶大通君,先示死生之变,因命执本根焉。本根即元道也。
次感南统樊大君,戊戌岁降之,口授此经。故皆大纪枢要,直指长生久视之道,盖黄庭云至道不烦矣。
太清元道真经注解
释题曰:元者,本也,始也。道者,太上真一之道也。经者,径也,本始之真元。此经最妙,故曰真经。
元 道 上 篇
元道者,老君无上之道也。
无上者,爲穷高不测,爲最上之宗,故曰无上。
老君曰:其道有三,上中下也。
此分三丹田,上中下也。故上有泥丸,中有赤城,下有炁海,故曰三也。
黄庭道有上中下也。
仙经曰:一偶一奇之爲乎,味不再尝,偶不再举。
诸道各有三,皆其次也。
言诸道者,不一之道。故法有多门,爲炼丹而成,各相而举,或控鲤而昇天,或乘龙而上汉,或祭醮而朝元,或咽气而长生,或即溯流而延命矣。仙经曰:道有万法,俱得长生,水有千源,尽朝东海,俱长生也。
老君中道与黄庭上道比之,道有此三经,其最上者,元道也。此道至高,虚无玄妙,澹泊无爲,动合自然,故学者难窥焉。
最上者,爲众经之首,妙者爲诸法之门。
非上士高机倏然自悟者,不可学也。
故学者宿著道缘,志同铁石者,阴功助佑,仙气合成,道成归天。
非惧于死常举于生者,亦不可学也。
弃非道之财如冤家,离妖冶之色若仇雠(qiú chóu)者,方可与道相合。
说诸中道多慕尚而行之,与此道难合,故久不降焉。
此者若弃真求假,虽得理而难成,是不合也。
若高机上士,特然行之,则自得无量也,
此者爲世人劣量浅学,选择坚固好生恶死之人,故曰高机上士也。
通易无量。
更无多难矣,出诸广也。
又诸道皆有师奉,皆云犯罚不一,唯此道无诸犯罚,故无师奉。
《内教经》云:爲无爲,念不念,动不动。此三者真伪相参,使曲直相教,以名有犯罚也。
若诸小道,须择山林处,乃可行之,
古高士混于尘寰,不可方可;中士隐于山林,方可不可。故元道与诸道,事有差别,法有捷门,亦无触犯而返损,禁诫异端,虚成疾患者。此元道理合重玄,故无诸损也。
不然者有损也。
仙经曰:小道易惑,中人易败。老子曰:不见可慾,使心不乱也。
惟有此道,可以尘世而成之。
仙经曰:上道无爲,损而非损,至理自然,病而不病。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尘,湛兮或存。故无损也。
鼻引口吐,可以去呼寒热,
老子曰:玄牝之门,此爲生死之根,绵绵兮若存。能用此理即可天长地久,寒暑难侵。故呵属其心,心无积毒,故无寒暑。
及可排积元炁。
排积者,从麤(cū)入妙,微而成之,道自降矣。若人急用求当,返尅而无功,故曰排积也。元炁者,自然之炁,来自冥冥,降自虚无,悟者有无有用,而无无不无,故曰元炁也。
闭炁可以救饥劣,通百关,治万病,非养炁复元也,咽炁可以救虚弱,非自然充满也。
故上士修真,妙中体妙,出入无爲,专守一道,玄中悟玄,不失元道也。故仙经曰:鼓腮强咽,当爲求死之由;闭极口奔,此是伤神之本。学道之人,切忌此也。
行炁可以润肌肤,非常道也。
人能得志者,元炁充而有微,肌肤润而光泽。云行雨施,万物滋也;炁充百脉,万神灵也。仙经曰:无一毛不通于炁,无一节不住于神。
此道归根复本,合于自然,故曰元道。
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大凡运用,须明三一,其炁自充,若忘而有爲,终当自悟,不能返朴归根,此是失元道之理也。
若修成者,坚筋补髓,固护五藏,清利泥丸,安静丹台。
人若达道,筋骨自变,返少还童。《中黄经》曰:肌肤霜白筋骨青,地府除籍天录名,坐察阴司役鬼神。得元炁精爽,恬淡自然,天地护卫,毒物不行,诸疾不生。《黄庭经》云:骨青筋赤体如霜,七窍去不祥,永得安也。
六不妄入,三不妄出者,此道也。
大凡修道,切忌六欲,内关于心,浊乱于神,浊于心,滞于炁,六欲动,起六情,六情动,动而六根浊,六根浊而六情染,六情染而与真道远矣。
三不出者,三丹田中三元正炁不可妄而施泄,爲三丹田中有三元,三元凝而成三一,三一化而生三魂,三魂变而都万神。万神者,元道阳神也。故元神而成炁,炁结而成精,精化而爲万神,故曰神。神者,炁也。炁者精,精者道也,道者物也。
老子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不可忘物。仙经曰:施炁于人,能生其人;留炁于身,能生其身,故不妄出也。《黄庭经》曰:若当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故不得出也。
秽浊尽出,真炁倘佯,身腾太空,上爲真人。自古登真者,皆因此道也。
秽浊出者,谓久久而行,方得大道,五榖滓秽,自然顿绝也。仙经曰:子欲不死,腹中无滓,故曰尽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