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炁体源流 > 正文内容

张至顺:生死品第二十三(炁体源流)

张至顺3年前 (2022-03-07)炁体源流13991

生死品第二十三(张至顺炁体源流)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薛道光【一】诗曰

苦劝人修不肯修,常存苦海爲何由。

百年富贵电光灼,口气不来万事休。

翠虚真人诗曰

老君清静度人经,指出身中日月星。

生死死生由自主,佛仙仙佛在心灵。

便者,定要也。遭者,逢临也。浊者,下贱也。辱者,欺凌也。便遭浊辱者,是言人生在世,贪心不了,名利恩爱之中,便是烦恼忧愁,种种波滔,但失陷处,必受五浊之辱也。流者,沉下也。浪者,事迭也。生者,河图也。死者,洛书也。流浪生死者,言人在世,迷于酒色财气,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

夫生仙生人之道者,河图而已矣。人生之初,秉父母之元气,而结一颗明珠,名曰无极,得父母之精血,名曰太极。

天一生壬水,在上生左眼瞳人,在下而生膀胱;

地二生丁火,在上生右眼角,在下而生心矣;

天三生甲木,在上生左眼黑珠,在下而生胆;

地四生辛金,在上生右眼白珠,在下而生肺;

天五生戊土,在上生左眼眼皮,在下而生胃;

地六成癸水,在上生右眼瞳人,在下而生肾;

天七成丙火,在上生左眼角,在下而生小肠;

地八成乙木,在上生右眼黑珠,在下而生肝;

天九成庚金,在上生左眼白珠,在下生大肠;

地十成己土【二】,在上生右眼皮,在下而生脾。

由此而五脏,由此而六腑,以至週身三百六十五骨节,八万四千毫毛孔窍,莫不由河图而生之也。生凡如此,生圣亦如此也。

夫人死之由,洛书而已矣。从先天之河图,变后天之洛书,又从洛书中央土,去剋北方水,则肾亏矣;北方水去剋南方火,则心亏矣;南方火去剋西方金,则肺亏矣;西方金去剋东方木,则肝亏矣;东方木去剋中央土,则脾亏矣。五脏一亏以至六腑百体,俱皆衰矣,不死有何待哉?

此死彼生,如波浪一般,故曰:流浪生死也。常沉苦海者,言酒色财气,爲四大苦海,若不扫除,焉能不常沉苦海者哉?永失真道者,因迷昧四字,常存苦海,连人身难保,何能言道?岂不永失真道矣!深可叹哉!

【一】米晶子注:三祖薛道光。四祖陈泥丸。

【二】米晶子注:戊土,阳土。己土,阴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张至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hangzhishun.com/post/41.html

分享给朋友:

“张至顺:生死品第二十三(炁体源流)” 的相关文章

张至顺注解:太清元道真经《元道下篇》

张至顺注解:太清元道真经《元道下篇》

元道下篇下篇无他法,皆言报功。经曰:但是首篇,不见其文,道成将举乃可见也。言其报功者,报修元道之功也。经曰:报功之事,皆是仙家灵变,神用之仪饰,驾驭之灵物,宫阙之异观,饮馔之珍羞,引从之童僕,赏玩之玄乐,以报修行之功矣,万代记录,如茅君九锡爲上道又百倍。学元道者,无辞勤矣。下篇首目约数十篇,所记者五...

张至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传节录)

张至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传节录)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传节录)老子传节录老子者,楚之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生于周定王三年,生而皓首,故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亦云柱下史,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蔂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

太上老君清静经叙

太上老君清静经叙

太上老君清静经叙昔鸿濛分判。阴阳始列。轻清上浮者爲天。重浊下凝者爲地。清浊相混者爲人。盖人禀乾坤而交以成性。受阴阳而感以成形。得五行之化育。而五脏五德五灵。由斯而全焉。列三才之品。爲万物之灵。世间难得者人也。人生难得者道也。夫人与天地同才。而不能与天地同长久者何也。皆因不知消长之理也。人与仙佛同体。...

张至顺:皇極品第二(炁体源流)

张至顺:皇極品第二(炁体源流)

皇極品第二(张至顺炁体源流)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吕诗诗云清静妙经亘古无。水精注后理方舒。品分廿四超三界。大地遵崇获宝珠。关帝诗云一卷无爲清静经。旁门外道不相亲。改邪归正循天理。长生不死也由人。吾不知其名者。吾乃我也。是太上自叹。大道本无形象所定。更无...

张至顺:道心品第五(炁体源流)

张至顺:道心品第五(炁体源流)

道心品第五(张至顺炁体源流)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正阳帝君诗曰可叹苍生错认心,常将血肉当黄庭。三途堕落无春夏,九界昇迁少信音。便向仙街了罪籍,遂从道路脱寒阴。吉凶两岸无差错,善士高昇恶士沉。重阳帝君诗曰道心惟微人心危,几箇清清几箇知。至善中间爲洞府,玄关里面是瑶池。猿猴紧锁休迁走,意马牢拴莫呌驰。...

张至顺:虚无品第十(炁体源流)

张至顺:虚无品第十(炁体源流)

虚无品第十(张至顺炁体源流)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紫清真人诗曰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杳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翠虚子诗曰无心无物亦无身,得会生前旧主人。但是此中留一物,灵台聚下纤砂尘。能遣之者,是将一切杂念,遣逐他方...